黎明前的黑暗!大量工厂惨遭“淘汰”!纺织老板“断臂求生”,含泪做亏本买卖!最难熬的时刻来了!

黎明前的黑暗!大量工厂惨遭“淘汰”!纺织老板“断臂求生”,含泪做亏本买卖!最难熬的时刻来了!

 时间:2022-05-17 11:09  知乎、经济观察报、化纤邦

在账本中裁员,在不确定性里硬挣,现金流面临断链风险,哪怕亏损也要想尽办法留住客户,这是采访中,当下小微企业呈现的一抹缩影。“很难,比2020年更难。”是多位受访者给出的心声。


“已经不配算利润了,算算亏多少才合理”


小张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纺织面料厂的负责人,他表示,经历了疫情三年,工厂基本是亏损三年。


疫情第一年,2020年,经历了自己封城,客户封城。


疫情第一年,工厂经过一个月的封城,解封以后,接到了很多国家的订单,可以说是从业以来,公司单月生意最好的纪录 。


然而当工厂开足马力生产,准备出货时,却发现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开始了封城。这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货出不去,平均在仓库里放了半年后,才陆陆续续的开始出货,而且绝大多数都给客户打了折扣。


综上,2020年公司大概做了7000+W的销售,汇率的损失+资金周转带来的额外利息支出,直接导致了当年血亏。


疫情第二年,2021年,海运费暴涨无数倍。


以出口到印度为例:到印度的一个40尺高柜的集装箱,从年初的海运费2000-3000美金,到最高点的时候飙升到了15000美金。


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:


工厂给客户报价的是CIF价格,包含了海运费,因为海运费涨价,导致需要额外再支付大概5W-10WRMB的运费,而一个高箱的纯利润,也不可能超过5W。


结果就是,我们付海运费的客户,催着我们出货,为了维护客户,也只能亏钱出货。


而且,因为海运的问题,船期普遍延误,正常30天能够到港的船,延长到了60天,甚至90天。


疫情第三年,2022年,俄乌战争,疫情反复。


因为战争,原本要发给乌克兰客户的货还在海上漂,客户已经跑到其他国家避难,更别提付款提货,这部分资金就是没了。


再加上今年以来,国内疫情反复,供应链各方面都出问题,基本可以肯定,今年又是亏损稳定的一年。


连亏三年,照这情形下去,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。


屡遭客户毁约,艰难维持运转


于淼是中山一家中小型规模制衣厂的负责人,其父亲一手创办了这家工厂。今年是工厂经营的第八个年头,但是今年的日子过得尤其难。


目前制衣厂里的大客户仅剩下一家,但也是硬着头皮在生产。如果再出现成衣生产出来,客户拒收的情况,于淼目前抵押给银行的房子都不足够偿还。


于淼说,其实工厂倒了可以再建,但是信心、信念和对未来期待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。


受到上海疫情的影响,于淼再度遭遇了订单流失。3月中旬,按照约定,于淼将一位上海的客人订购的棒球服版衣发到上海,与客户确认。但是物流刚到上海两天,上海被封控。于淼联系客户,同时在业务沟通群里询问,均无人回应。这笔订单又黄了。


疫情这两三年来,客户拒收、失联、毁约的情况,于淼经历了太多次。


去年双十一的一笔大额订单对于淼家的生意形成重击。为备战双十一、双十二,潮牌客户去年在工厂下单500万元货值的订单,但是双十一销售不及预期,客户便想在双十二的订单上进一步压缩价格,工厂没有同意。于淼说,本身工厂的利润率也只有20%。


结果客户翻脸,双十二仅下单了之前约定的六成,导致工厂滞留了5000多件库存。“最后,在我们的苦苦哀求下,他们以65折的价格,只收了部分。”损失更大的则是在物料上,价值100多万的针织面料全部滞留。最后,工厂盘算,这一波造成的损失在200万元左右。


经此事件的影响,工厂裁员五分之四,从原来的五十多人减少到只有十多人。


这两年多来,不仅是于淼的工厂是这样,还有很多中小型工厂也在面临着这样的困境。


我国的制衣厂行业里,多数都是这样的小作坊工厂。在天眼查上,以纺织服装、服饰业类目进行检索,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,而再附加上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、参保人数大于50人、存续这样的条件,企业数量约在2700家。简单测算,小作坊工厂占据着这个行业的97%。


再依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《中国服装行业“十四五”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》数据,2020年全国服装行业工业企业数量17万家,服装制造领域从业人数826万人。


可是,当面对冲击时,这些企业也是最容易被冲垮的,它们远没有大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。


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后,于淼家的工厂已经无力承担任何的风险。年初,于淼将家里的房子抵押给银行,维持运转。原本的这个时候,工厂每个月的出货量可以达到5万件,现在锐减到仅有6000件。


“我们现在卑微到一条布的订单都接。”于淼说到。但是工厂目前的散单,毛利极低,“很多都是贴着成本线在做,一旦返工就意味着巨额亏损。”于淼说到。


现在就是在风险还能够承担的前提下,想尽办法接订单,宁可自己损失一些,也不能把客户推出去。


毕竟有订单才有希望。


免责声明:本网站尊重各方知识产权,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;同时对转载、分享等文章内容里的陈述、观点、照片等,保持中立;本网站内容仅供交流学习;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内容、素材涉及版权、授权问题,切勿举报,请与我们联系0575-85751700删除!